一例登革热患者9月在惠州治愈
今年9月19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在广州确诊的登革热患者,经过一周多的治疗后痊愈出院。
根据评估情况,10月下半月,惠州全市共设置99个监测点,不符合防控要求的有18个点,约占20%。其中,蚊媒低密度有16个点,占16.16%;蚊媒中密度有2个点,占2.02%,分别为为淡水街道办事处石桥熊屋街和秋长街道办事处白石学校;没有出现高密度点。
到了11月份上半月,全市共设置96个监测点,符合防控要求的有86个点,占89.58% ;蚊媒低密度有10个点,占10.42%;没有出现中、高密度点。
市卫计局疾控科表示,监测发现媒介伊蚊孳生地主要是闲置容器、水生盆栽和贮水容器。蚊媒密度有所下降,但登革热传入风险仍然存在,但防控不可松懈,对上述容器应重点管理:闲置容器需及时清理或倒扣放置避免积水;水生盆栽和贮水容器需定期换水和清洗内壁;倡导采用防蚊装置瓶水培植物或砂土盆栽植物;贮水容器需加盖,防蚊产卵。此外,为防止蚊媒带毒过冬,需继续做好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各县(区)要加强督导,提高监测质量。
首个登革热疫苗已研制成功
记者检索资料了解到,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重型登革热发病初起时类似典型登革热,3天至5天后突然加重并迅速进展,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专家表示,登革热不会“人传人”,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据了解,2016年初,首个登革热疫苗研制成功,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在登革热高流行国家的9岁至45岁人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