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有害生物专业服务市场中,家居害虫服务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意味民众需要虫害专业人员为其家庭成员健康或者虫害产生的侵扰事情,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服务。对于部分民众而言,虫害控制经济阈值可以很低甚至为0, 即只要家中出现害虫就需要治理 ,不过多考虑经济因素,家居害虫的危害有别于农业害虫等其他害虫 ,更多的可能会造成民众身体伤害和引起不良的心理感受。
美国
住宅客户:46.5%
商业客户:27%
白蚁:26.1%
中国
住宅:小于3%,
商业:60% ~70%
公共事业:20%~30%
数据来自《 国内外有害生物防治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美国虫害服务TOP100公司,其中前两名公司年产值超过30亿美金,其中第一名的Rollins(Orkin)公司民众住宅客户占营收的60%;第二名的Terminix公司的民众住宅客户占比高达71% 。
1

估计到 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50%,即将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随着生态环境改变和气候变化 ,很多昆虫也进入了室内 , 成为家居害虫。有的昆虫虽然对人没有危害, 但从卫生和心理感受等方面来看,也被当作害虫对待。 大多数家庭成员对昆虫缺乏必要的了解, 一旦家中出现 “害虫 ”就比较重视 。从城市居家害虫的种类,侵入途径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根据家居害虫的危害对象的不同, 一般可以分为: 建筑物及竹木家具害虫 , 家庭储物害虫、盆栽植物害虫 、家庭卫生害虫 , 及临时闯入家庭的害虫等
通过对家居害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危害出现的部位和危害特点、传播规律等进行分析 , 发现家居害虫的来源主要有3个, 即携带 、飞行和爬入。
害虫通过货物 、家具 、食品 、用品、宠物等被带入室内,成为家居害虫的途径 。 携带是害虫进入室内最主要的途径, 对人来说携带害虫是无意识的。往往在人们将货物 、家具 、食品 、 用品等带进室内时, 一些害虫也悄悄的随着这些物品进入室内 ,有的能定居下来并产生危害 。
-
家具 、 建筑材料等能携带白蚁、粉蠹、天牛等木材害虫 ;
-
米 、 面粉、豆类等食品能携带豆甲、米螨、谷盗 、象虫等害虫;
-
蔬菜也可以携带蚂蚁 、马陆、蜘蛛等; 木耳、香菇以及中药材可以携带药材甲、烟草甲、螨类等;
-
随书籍、衣物、棉被可以携带书虱 、衣鱼等;
-
室内盆景可以携带一些蚜虫 、粉虱 、蚧壳虫等植物害虫;
-
一些蟑螂或卵鞘可以随物品从一个家庭进入另一个家庭 。
家中喂养的宠物也能携带吸血 、叮咬害虫进入室内, 被遗弃的猫 、狗等携带害虫的可能性更大, 最有可能携带的害虫是跳蚤
指具有飞翔能力的害虫从窗户或门等部位飞入室内。常见的有苍蝇 、蚊虫等卫生害虫, 以及皮蠹的成虫 、白蚁的有翅成虫 、蚂蚁的有翅成虫等 。另外,一些蜂类 、蛾类在某些条件下也能飞入室内 。一般来说,具有飞翔能力的害虫进入室内主要是因为室内存在招引的条件,或存在害虫适宜的生存条件。如某些害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当室内或房屋四周存在灯光时,这些害虫就会通过飞行进入室内;还有一些害虫对特定气味有喜好性,如晒制的肉制品散发的气味可以吸引黑皮蠹 、白腹皮蠹、火腿皮蠹等, 人体散发的气味对蚊虫也有吸引作用。
爬入,是指不具有飞行能力的害虫通过房屋建筑上存在的各种缝隙、孔洞等部位,爬入室内成为居家害虫的途径 。害虫通过爬行进入室内,一般来说比较隐蔽,往往不容易发现,能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骚扰或损失,防治难度较大 。房屋四周存在害虫的虫源,室内存在害虫的食物或适宜生存的环境,是害虫爬入室内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爬入害虫主要有蚂蚁、蟑螂 、白蚁、蜈蚣、马陆 、蚰蜒等。

对家居害虫的治理, 重点考虑的是对人群的安全和人的主观需求, 不一定是成本或经济。要求方法简便 ,见效快, 对环境污染少 。因此, 家居害虫的防治应以清洁卫生 、机械或者物理防治方法为主,慎用化学方法。采用化学防治时 , 在用药方面应采用对人畜低毒的药剂 ,以诱杀或投放饵剂为主 。对于有害生物防治公司而言,还需对发生的害虫进行识别,了解基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业主来说 ,要对进入室内的各种材料、物品进行严格的检查, 防止害虫通过携带进入室内。

随着城镇化,气候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未来和居民家庭“打交道”的害虫会越来越多,部分民众对于虫害的忍受度将越来越低,这也决定行业从业者应提前做预见性的思考和准备,考虑居民家庭虫害防控的模式和标准,研发适合居民家庭的监测和物理虫控工具以及如何“展示”自己。一旦风起了,能乘风而上!!
本文的主要内容参考:
庞正平, 刘建庆:现代城市家居害虫的来源分析及治理,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感谢!!

公众号:虫虫科学咖啡馆
编辑:王飞
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 蝇类防治学组 委员(第六届)
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 蚊虫学组 成员 (第六届)
上海预防医学会病媒生物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