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有人兴致勃勃地讲述与萤火共舞,有人还逮了只捧在手中观赏,有人说萤火虫落在了裤脚,怕被咬而不敢动。其实,萤火虫帯光飞来飞去,并不是觅食而是在寻找配偶。不会咬人。
有人问:萤火虫是昆虫吧?
那当然是了。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
雄虫大多有翅。有些种类的雌虫无翅,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萤火虫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有颚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多食亚目、萤科。
有人问:是不是到处都可以见到萤火虫的?
萤科昆虫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江南和华南一带比较常见,高寒地区及东北区域就见不到萤火纷飞的场景了。
萤火虫世界上已知的共有2000多种分别属于8个亚科92属和亚属。中国约54种。
有人问:萤火虫吃什么呢?
萤火虫是肉食性甲虫,幼虫阶段是捕食阶段,食物主要有蜗牛,蚯蚓,蛞蝓,小昆虫幼虫等等,成虫口器退化,无法进食,只能吸食露水,少数会吸食花蜜,所以生命期很短。所以,萤火虫飞到裤脚是不会咬人的。
有人问:萤火虫的生命周期是咋样的?
萤火虫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萤火虫的生命周期受环境和食物的影响,环境适宜,食物充足的时间,周期会加快,大部分的种类是在一年左右,少部分体积比较大的如金黄窗萤,扁萤有可能在两年,要求环境高,对食物相对匮乏的穹宇萤也有可能在两年,只要少数种类的部分个体在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年有两个发生期,也就是说,6个月左右一周期。例如南方的雷氏萤,黄缘萤。
有人问:萤火虫是如何发光的?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另一类被称为萤光素酶。萤光素能在萤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萤光素,当氧化萤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在萤火虫的腹部下部有许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有人问:为什么人们喜欢看萤火虫?
萤火虫是大自然的杰作。由于环境变化和农药的广泛使用,许多地方已经看不到萤火虫了。萤火虫大量地出现在摄影作品、影视作品中,引发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中国古代就有囊萤夜读的故事,教育学者发奋读书。如今闪闪发亮的萤火虫可以充分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感受大自然精灵的魅力。
另外,萤火虫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通过引导从而使孩子们知道现如今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认知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萤火虫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