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陆
也叫千足虫、千脚虫。全世界约有10,000种。世界性分布。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非洲巨人马陆,可达38厘米长,身围直径有4厘米。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
马陆的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多足纲、唇颚亚纲、圆马陆科、马陆Spirobolus bungii
外形特征
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後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体长2-280毫米。除一个目外,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侧。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气以防御敌害。
生活习性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虫只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15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
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现在,马陆也被当成宠物来饲养,一般饲养的马陆都喂落叶,腐木。有时候也可以喂各种瓜果蔬菜当作零食。
生态作用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对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该地区年平均凋落物量的21%。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马陆的摄食效率不同,其同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主要种类
约安巨马陆: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体长圆形,表面光滑。长约12厘米,宽约7毫米,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从颈板到肛节,约有体节64个。体背面黑褐色,后缘淡褐色,前缘盖住部分淡黄色。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败的植物,触之则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
宽跗陇马陆:分布于甘肃、四川。身体呈圆柱形,长2.6-3.0厘米。雄性略小。由20个体节组成。栖息于山崖阴面有腐殖质的草丛中或树阴凉处。
粉色马陆:发现于泰国。身体呈鲜红色,头部触角为黑色枝节状,多足,每节节骨背上带有4根尖刺,保护自己。
研究人员猜测其鲜艳的粉红色外表和特殊的生活习性(白天丝毫不隐藏地出现在地面和植物上),很可能地在向其他物种暗示着它是一种掠食性动物。就像几乎所有的外表艳丽的动物一样,用剧毒保护自己,它们的体内有氰化氢,闻起来也有苦杏仁味道。
中药材
药名:马陆。别名:蚿、蛝、百足、马蚿、蛆蟝、马蚰、秦渠、飞蚿虫、马轴、蚐、千足、刀环虫、马驩、百节虫、脱甲癞。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马陆素抗菌剂表现出广谱抗菌作用。2.有短暂的升高血压、兴奋呼吸的作用。
伤害与防范
毒性:虽然无毒颚,马陆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而且人类误食马陆会导致口唇过敏性水肿等。
防范:马陆喜欢潮湿环境。人们经常活动的区域保持清洁干燥,就不会滋生马陆了。也可以应用杀虫剂滞留喷洒,控制马陆活动的区域。
伤害处理:千足虫不咬人,但触摸摆弄它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严重的可致明显的红斑,疱疹和坏死。皮肤沾染毒性分泌物应该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不能使用酒精。若皮肤发生反应,局部可敷以皮质类固醇。眼部受伤者需立即淋洗,并应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软膏。
解疑:
为什么见到马陆会以为是蜈蚣?
答:那是因为两者同属于多足类动物,整体形态有相似之处。
如何区分马陆与蜈蚣?
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马陆每一个体节两对足,蜈蚣则每节一对足。另外马陆多圆柱体型,蜈蚣多扁平体型;马陆普遍较小,蜈蚣个体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