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自2010年我国启动消除疟疾工作以来,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大幅减少,目前绝大多数为非洲、东南亚等地的输入性病例。
我国2010年起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劳务输出人员、旅游人员逐年增多,这使得我国目前从境外输入疟疾的风险依然存在,且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对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出入境人群感染疟疾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那么,什么是疟疾,它是如何传播的,大家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在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
感染人的疟原虫分为四种,即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有时还伴有头痛、恶心、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疟疾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人传播的。一般来说,从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恶性疟约为9—14天,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12—18天,三日疟约为18—40天。
另外,输入带有疟原虫的供血或血制品也会感染疟疾。
疟疾的主要危害
疟疾以发热、发冷和头痛为主要症状,可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疟疾的病原是一种寄生虫,名为疟原虫。目前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分别引起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其中恶性疟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发死亡。
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疟疾防控意识,促进疟疾消除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提出以下专业建议:
即将前往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员
1、提前了解情况
即将前往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员,出国前应充分了解所去国家或地区的疟疾流行情况,也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有关疟疾防治知识。
2、防止蚊虫叮咬
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子叮咬,禁止疟疾患者献血。首先要穿长袖紧口衣裤,其次要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含避蚊胺,英文DEET或其他有效驱蚊成分)。 所有产品均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方法进行使用,从而起到保护人体、驱蚊防蚊的效果。同时使用蚊香、杀虫剂浸泡过的蚊帐等防蚊措施。
3、发病及时就医
在国外,一旦出现发热或感冒样症状应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回国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4、确诊按时服药
确诊疟疾后,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