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dengue)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3至15天,多数为5至8天,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程度可从轻度发热到高热不等,同时伴有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面、颈、胸部潮红,严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导致死亡。流行期一般在每年的5至11月份,高峰期在7至9月份。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花瓶、阳台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积水容器及潮湿阴暗的场所。“花斑蚊”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至9时及下午5至6时。
疾控专家提醒,并不是伊蚊吸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就可以直接传播疾病,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外潜伏期使病毒在伊蚊唾液腺增值后方可传播疾病。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但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如何判断登革热?
疾控专家表示,临床上分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三种。患上典型登革热,患者会先寒战,随之发热,最高可达40℃,发热有双峰样的特征表现。全身的毒血症状会伴随发热而发生,如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痛。有皮疹,在病程3—6天出现。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个别还会有黄疸、肝肿大;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重型登革热有典型登革热表现,并且会出现精神症状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
疾控专家提醒,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自己前往过的国家或地区;一旦怀疑为登革热,应按要求隔离治疗,避免病人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如何预防登革热?
疾控专家提醒,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避免蚊子叮咬。具体应该如何预防蚊子叮咬?疾控专家表示,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时,应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