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来到虫控之家!
.

【虫人榜单】那些学贯中西的昆虫学大牛 第III辑

   日期:2019-05-16     来源:巍巍昆虫记    作者:陈卓    浏览:315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最高咨询性和荣誉性学术机构,它成立于1994年。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则是我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和终身荣誉。在中国工程院成立的那时就已同时设立了院士制度,从当年的第一批院士被选举出来直到今天,已经产生了100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4位外籍院士,在他们当中有4位昆虫学家

 

李光博


李光博(1922.6.16~1996.7.20)是农业昆虫学家,我国昆虫迁飞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天津,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进入当时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任职,师从农业昆虫学家曹骥和邱式邦,开展蝗灾的防治工作。

60年代初,李光博转向研究粘虫 Mythimna separata(鳞翅目:夜蛾科)。他采用大规模标志重捕法,成功地揭示了我国粘虫越冬迁飞的规律,查明了各分布区粘虫的虫源性质,理清了迁徙路线,并制定了异地测报的方法,为世界迁飞害虫的防治提供了范例,也为其他重要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经验。

李光博研究员生前兼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植物保护》主编等职。他关于粘虫迁飞的研究,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郭予元


郭予元(1933.1.1~2017.5.29),农业昆虫学家,我国植保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1949年,郭予元成为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1953年毕业后,他就远赴宁夏开展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一呆就是30年。

1982年,经著名昆虫学家吴福桢先生推荐,时任宁夏农科院植保所所长的郭予元和妻子回到北京,进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任职。年过半百的郭予元带领课题组开展棉铃虫的研究,对棉铃虫的危害和防控取得深入认识。他还把害虫综合治理理念、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引入农业害虫研究,推动我国植保工作走向世界前沿。

郭予元研究员主持的棉铃虫研究先后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关于小麦吸浆虫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于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向仲怀


向仲怀是西南大学教授,蚕学家。他1937年7月3日生于重庆,1958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并留校任教。

向仲怀教授早年调查了川北蚕病病因,发现是由螨类寄生引起的壁虱病。60年代起,他就率先开展了家蚕育种和基因资源的研究,先后育成新品种3对。主持了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建立了我国首个家蚕基因库,并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构建不同发育时期cDNA文库12个,大规模测序获得近9万条EST序列。2003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完成了世界首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向仲怀教授还兼任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蚕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吴孔明


吴孔明是农业昆虫学家,他专长于棉花害虫的防控。1987年,吴孔明硕士毕业,他选择回到故乡河南,从事棉花害虫的防治工作。在农药防治初显成效后,吴孔明却遇到了害虫再猖獗和农药污染的问题。1992年,吴孔明考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师从郭予元先生开展棉铃虫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开始运用昆虫雷达技术,并结合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在棉铃虫等重要害虫的生物学、监测、预报和防控方面取得深入进展。90年代后期,他又开始研究转Bt棉花抗虫性,阐明了害虫种群动态规律及其生态学原理,为利用转基因作物防控农业害虫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吴孔明致力于构建基于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科研平台,为我国害虫可持续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吴孔明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等职,基于他的贡献,他曾获颁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

想了解有关昆虫的一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巍巍昆虫记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张巍巍

微信互动:actias

****************************

 

识得自然万物痴迷自然、热爱分享

“识得自然万物”成员,回复“自然”可获

虫控之家只为传播行业讯息!网站会标注作者及出处。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